真、 诚、 勤、 勇
蒋新华校长在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5-09-20 浏览次数:913

 

2015914日,录音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我们相聚在福建工程学院,隆重举行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师生员工向762015级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诚挚的祝贺和深深的祝福。

今天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是2015914。如果说它没有其它的意义,那么今天也赋予了新的意义。因为今天是福建工程学院有史以来,119年办学以来第一次的研究生开学典礼。我们从1896年办学伊始,当初创办这个学校的林纾、孙葆瑨、力钧等先驱,在第一届开学的时候,我不知道举行过典礼没有,但是我知道历史上能够留下来的,知道第一届没有招76人,这个学校一办就是一百一十九年。那么其实历史上今天还真有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他的传世巨著《资本论》(第一卷),是1867914在德国汉堡第一次发行。当然历史上的今天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更早了,1321914意大利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杰出诗人,伟大《神曲》作者但丁去世。他对世界整整影响了六七百年。以至于七百年后,只要学过中学以上文化的人,都知道但丁这位伟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是科学的力量。所以我觉得记住这个日子,对我们福建工程学院,对我们在座的在工院工作几十年的老师,在座的76名同学。

研究生导师代表戴品强教授是福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戴品强教授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我们福建工程学院中专毕业的,靠自己努力拼搏,一步一步,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然后成为博导,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老师中的翘楚。吴波教授是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导师。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对我们工院而言,也是不平凡的日子,尽管刚才说了,从去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但是今年又有一个新的起点,今年是我们首届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座的有一大半同学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今年是第一届,对同学们而言,是个人生涯的一次新的经历,也是崭新的开始,所以今天的开学典礼具有非常意义,既是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对老师、同学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坚信若干年以后,我们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一届一届办下去,这个会场是太小了,我们研究生授予学位的典礼也要一年一年办下去,那等到办研究生学位授予典礼的时候,那这个会场估计也太小了。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请同学们允许我以这种聊天和上课式的方法与大家讲话。

我要讲的第二点就是,咱们同学们,尽管只有七十几个人,但却是来自祖国各地,四个直辖市都有,有在北京读书的,有在上海读书的,有在天津读书的,还有在重庆读书的。然后大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上海、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的同学,有湖南的、有四川的,有陕西的。76名同学毕业于近三十来个学校,有985的,有211的,有老大学,也有新大学,当然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的学生占了相当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好事,说明我们的同学还是认可我们的学校。在学校读过四年的,继续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关心。部分同学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学校的,来到我们这个新的大家庭的,会逐步感受到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会逐步感受到学校上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的研究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这里我代表学校,在这里表个态,对我们在座的研究生,来了以后,就要支持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等等,有意见、有建议,可以随时跟我们反映,学校办公室、研究生处同样积极地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最后讲第三点,就是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硕士毕业生。我是一个老研究生,主席台在座的各位校领导也都是老研究生,在你们没出生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后来又做研究生的导师,做完硕士生导师,又做博士生导师。那时候的研究生规模和在座的研究生人数也相当,也有七八十个,可能还更多一点。怎样做一个好的学生,我想我可能会有一点经验,有一点点体验来跟大家交流。就是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跟世界一样,我们所受的正统国民系列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乃至于我们的本科,基本上是现有既有知识的总结和精炼;诠释给大家的都是比较完整、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还不太一样,研究生教育既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也有未知的知识探究,以及正在形成的知识研究,所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和本科生的学习阶段是不一样的。在研究生时期,大家更加应该积极主动地创新式地去学习。

有一位大学校长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对“研究生”三个字都进行了分解。我觉得挺有意思,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我部分赞同他的观点,他说,研究生的“研”字左边读过去是“石开”,右边读过去是“开石”,现在的读法是从左到右,传统的读法是从右到左。石开也好,开石也好,都表达一种开创、一种开拓、一种探索。那就是说,研究生培养,有学术型的,也有专业型的,这两者放在一起谈。不是说学术型研究生只负责探索、开拓,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没有这个功能,不是的,都同样的要探索,要开拓,要创新,只不过呢,一个是着重理论研究、科学研究,一个着重应用研究上,都是要创新,都是要开拓。这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学习方法确实不应该再是这种所谓的应试式教育,我们研究生研一阶段开了很多课程,我觉得对于课程教学不应该是老师的满堂灌,而应该是老师和我们的同学交互式的学习。这样的话,学的可能会更扎实,更深刻,把握的更准。这是作为研究生,作为一个优秀研究生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究,我们那位校长同仁解释的很好,当然也不是他的专利,他也是总结的,他说究是一个宝盖,宝盖底下盖了一个八,盖了一个九。大家想一想,多多少少有点像。这个是对研究生学习的态度,做工作、做研究,做到八分九分程度了,还被那个盖子捂住了,还探不出头。我的解释是还要努力、还要继续认真探索,最后是要做到十分的程度了,才可能一鸣惊人,才可能一飞冲天。这里说的是一种学风,一种态度,所以我们中国的夫子、圣人,强调做学问的时候,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止于至善。要完美,要至善,要完美的不得了了,才是最好的程度。到这里,就是对研究生学习而言,要创新性学习,要主动式学习,要跨界的学习。那么对究而言,就是要沉下去,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一丝不苟,我们学校的校风是真诚勤勇地去探索、去追求、去认真地去做好。做到十分以后,你才能够顶开你头上的顶盖子。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怎么能在大学的学府中,能认真地探究,专心的探究,大家要有一颗寂寞的心,要经得起寂寞,耐得住寂寞。要吃得了苦,你想在研究生期间就一飞冲天,像甲骨文董事长拉里·埃里森在读大二的时候就离开学校一样,退学不干去办公司,那是对少数天才而言。第三,我觉得在“生”字上做文章,很多人讲是一种角色的定位,是一种状态的定位,是一种身份的定位。我觉得把“生”字拆开看,上面就是个“牛”字,下面就是一方土地,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基础。大家想变成牛人,好的学者,卓越的工程师,变成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对学校有贡献的有志青年,或者有为青年。要变牛,首先要把基础打牢,把这个“一”写好。所以作为研究生的生,我们确实要很扎实地学习,认真地学习,牢记自己还是一个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不排除大家去跨界去跨学科地思维。研究生要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大家要注意体育的锻炼。简而言之,现在同学们,正是风华正茂,极富创新能力,工院看似一般院校,真正投身进去,会有人生的不同。

最后,各位同学们立志成为优秀硕士毕业生,就是在研究生的两年半到三年之内,要做到五个“一”的要求。第一是扎实的学习好本学科的专门系统知识,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学位条例要求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结论里面一定要有一条掌握好本学科的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我们第一年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所有课程,基础课程、还是学位课程,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好。第二,就是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支撑你的职业生涯的过硬的、动手的和开发的本领。这不是光听好老师上课后就能够做到的,你要掌握好一身本领,能够支撑起你的职业生涯。第三个“一”,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期间,一定要参加一项,至少一项或多项的科研课题,或者产品开发的项目或者其他的各种项目。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来锻炼你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第四我希望大家,能发表至少一篇刊登在正规学术期刊,当然最好是核心期刊,一篇学术论文。我衷心希望大家通过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能够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切实体验从选题开始到最后能够投稿成功的这样一个过程。最后一个“一”,希望我们的研究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为主的完成一项以上的发明专利、设计的新型的专利,或者是软件著作权。如果大家在校期间能够做到这五个“一”,我相信大家出去以后,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地招揽。

谢谢大家!